我在《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5期上读到一篇题为《关于〈共产党宣言〉汉译本若干问题的分析》的文章。作者罗伯中在文中提出,《共产党宣言》汉译本存在几处重大缺陷:一是偏离了原文含义,狭隘地、主观地理解历史的客观性;二是抹去原文丰富含义,对原文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笼统理解;三是对某些关键词的含义作了不恰当的处理。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该作者文章中所说的原文却是1888年的英译本。也就是说,他的上述结论是在对照中译本和英译本的基础上得出的。实际上,如果对照外文原文,将两个译文文本作对比阅读和研究,不失为学习翻译的一种好方法,如果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那更是一种提高,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评价某个译本的质量,必须以原文文本为对照母本。而该作者却是拿《共产党宣言》英文译本与译自德文的中译本作对照(尽管恩格斯认为是最好的译本),并以此来探讨中译本的问题,并对其质量作出定论,我认为这种做法未免过于轻率,有失严肃认真。另外,他在文中援引的中译文也不是依据1995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而是1972年版的旧《选集》。
我们来看看他上述立论所依据的具体实例中的两例。
1.问题二“抹去原文丰富含义,对原文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笼统理解”中的第1例:
中译文: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282页]
英译文:Just as, therefore, at an earlier period, a section of the nobility went over to the bourgeoisie, so now a portion of the bourgeoisie goes over to the proletariat, and in particular, a portion of the bourgeois ideologists, who have raised themselves to the level of comprehending theoretically the historical movement as a whole.
德文原文:Wie daher früher ein Teil des Adels zur Bourgeoisie überging, so geht jetzt ein Teil der Bourgeoisie zum Proletariat über, und namentlich ein Teil der Bourgeoisideologen, welche zum theoretischen Verst?ndnis der ganzen geschichtlichen Bewegung sich hinaufgearbeitet haben.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4卷第472页第3—6行]
罗伯中依据英译文,认为划线部分应该译为“理论上将历史运动理解成为一个整体的水平”,也就是说,把历史运动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作为许多孤立的、互无联系的事件来理解。这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里是理所当然,不言自明的。但是从德文原文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德文原文中的“zum theoretischen Verst?ndnis der ganzen geschichtlichen Bewegung”,就是“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的意思,毫无异议,中译文完全符合原文。这里英文译得究竟怎样,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加以探讨。如果看了德文原文,我想,这位作者根本没有必要再就此作出任何阐述,甚至是发挥。可见,如果要作对照,也一定要拿原文,否则会不可避免地浪费时间和精力,犯非常低级的错误。
2.问题二“偏离原文含义,狭隘地、主观地理解历史的客观性”的第2例:
中译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同上,第276页]
德文原文:Das Bedürfnis nach einem stets ausgedehnteren Absatz für ihre Produkte jagt die Bourgeoisie über die ganze Erdkugel. [同上,第465页倒第3—2行]
英译文:The need of a constantly expanding market for its products chases the bourgeoisie over the whole of the globe.
该作者依据英译文认为,这里的“需要”是指客观的需要。其实,英译文“The need……for its products”,不可能是他所理解的那样,很明显,“for its products”这个短语是修饰“market”的,和“need”没有任何语法联系。这句话的英译文和德文原文是一致的。德文原文“Bedürfnis nach……Absatz für ihre Produkte”,也不可能理解为“对它们产品的巨大需求”,因为“für ihre Produkte”绝不可能是对“Bedürfnis”的修饰。译者在翻译的理解阶段强调的是用原语思考,只有到表达阶段才用译入语思考,而我发现,该作者所下之功夫恰恰是在译文的上下文,而不是外文原文。他在这里不仅没有依照原文,而且对英译文也没有仔细推敲,就提出问题,立论未免有些轻率。我们在翻译社科理论著作的时候,虽然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并不等于脱离原文,无限地引申,任意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认识。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优秀的译本也不可能一字一句地完全准确地忠实原文,所以拿一个译本而不是原文作为母本,来对另一个译本妄加褒贬,实为不妥,尤其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正在编辑出版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其译校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部著作,除拉丁语、希腊语等个别语种外,一律按原文重新译校。(据统计,马克思恩格斯用德文写的著作占总数的60%,用英文写的占30%,用法文写的占5%,其余5%为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最大限度地忠实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文,准确地传达马克思主义思想。